新聞稿——即時發布
2017年12月10日
「日日運動身體好」,但運動不只能減肥,更能預防本港頭號殺手——癌症!但香港防癌會最新調查發現,有67%港人沒有經常做中/高強度運動,未能降低患癌風險;逾四成人不知道經常做中/強 度運動已可降低患癌風險。香港防癌會指,研究發現持續中強度運動一年已可減患癌風險,若港 人「動起來」,推算每年全港癌症新症可減逾3,700 宗!
癌症一直高踞本港頭號殺手,2015年癌症新症個案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三萬宗。香港防癌會為鼓勵大眾預防癌症,於12月10日(星期日)在九龍公園羅馬廣場舉辦「香港癌症日2017」,主題為 「健康人生齊喜動」,現場設有各式活動及攤位遊戲,鼓勵大眾透過運動預防癌症。為了解港人對運動防癌 的認知,該會於10月29日至11月10日,進行「港人體重及運動習慣研究」調查,以網上問卷的方式,訪問了1,006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
肥胖是患癌的風險因素之一,而受訪港人當中,有45%屬過重或肥胖,應積極從日常生活著手, 如多做運動,降低患癌風險。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受訪港人均知道運動可以減壓和減低患上三高的風險,但只有7成港人知道運動可以降低患癌風險。雖然港人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知易行難, 有 65%港人過去半年只是間中、很少,甚至沒有做運動。
即使有做運動,有19%港人指「行街 shopping」為最常做的運動之一。僅33%港人保持經常做中/強度運動的習慣。港人不做運動的藉口多多,84%指生活忙碌,沒有時間;同時有逾半沒有做運動的受訪港人認為運動太辛苦不想動/不想流汗。
雖然不少港人知道做運動有助防癌,然而,有逾四成人並不知道經常做中/高強度運動已可達至降 低癌症風險的效果;更有83%港人不知道,持續運動(達特定強度)一年已可降低患癌風險;而 20%港人更以為要持續做20年運動才可防癌!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醫生指出,研究發現長時間保持靜態行為(即日常長期 保持坐或臥的姿態,缺乏全身活動)會增加患上子宮內膜癌、腸癌、乳癌和肺癌的風險。
相反,做運動可以減低13種癌症(附錄一)的風險,當中包括本港三大癌症:大腸癌、肺癌和乳癌。 「一項綜合分析144萬人的研究發現,做運動可以降低患癌風險達10%至42%,以本港第二號癌 症殺手——肺癌為例,可以透過運動降低風險達27%。」廖醫生說。
他進一步解釋,做運動有助降低患癌風險的四大因素:
做運動需要持之以恆,但不代表現在才開始做運動,便難收降低癌症風險之效。一項研究將 173 名過重及維持靜態的更年期後女性分為兩組,有氧運動組持續12個月,每周5天,每天進行 45 分鐘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另一組則為對照組。結果發現,有氧運動組的荷爾蒙水平於三個月開 始下降;12 個月更明顯下降。可見增加運動量和降低身體脂肪,會降低性荷爾蒙,從而減低患上 乳癌的機會。
「研究顯示,只需每周5天,每天做45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已經可以降低患癌的風險。中等強度 運動,並非很辛苦才做得到。只要活動令身體微暖、呼吸稍微加快,已算是中等程度運動,例如 急步行或做家務(如吸塵)都可以,很容易做得到。而做過『行街 shopping』這低強度運動後, 可於回家的路上拿著『戰利品』急步行,便做了中等強度運動。」廖醫生說。
廖醫生指出,癌症雖然是本港的頭號殺手,然而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預防,「我們的調查發現只 有 33%港人有持續做中/高強度運動,若全民從今天起每周5天,每天做45分鐘中等程度的運動, 推算全港每年癌症新症可減少12%,即3,713人可避免患癌,對自己、家人以至整個社會均有莫大好處。」
癌症 | 做運動可以減低的風險 |
食道腺癌 | 42% |
肝 | 27% |
肺 | 26% |
腎 | 23% |
賁門 | 22% |
子宮內膜 | 21% |
骨髓性白血病 | 20% |
骨髓瘤 | 17% |
結腸 | 16% |
頭頸 | 15% |
直腸 | 13% |
膀胱 | 13% |
乳癌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