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0年10月19日)為紓緩癌症病人在治癌藥物上的沉重負擔,同時減輕公營醫院醫生的沉重工作壓力,香港防癌會推出嶄新的「癌症藥物現金退回計劃」, 透過多方協作,製造一個病人、醫生、藥廠都互相便利的藥物資助模式。病人在醫生推薦下在醫院管理局藥房購買自費癌症藥物,然後透過香港防癌會申請現金退回, 減輕經濟負擔。計劃自去年12月推出至今已有超過140名癌症病人受惠,承諾資助 金額達8千萬港元,其中逾720萬港元資助金額已經發放,香港防癌會盼更多藥廠 能參與支持此計劃。
香港防癌會「改善癌病人生活基金委員會」主席黃馮玉棠女士表示,該會轄下的「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於2006年成立,結合個人籌款、基金、慈善基金會、企業 及藥廠的支持,旨在資助癌症患者購買醫院管理局非安全網下的自費藥物。計劃至今已為超過6,000人次有需要的癌症病人提供資助,涉及藥物資助金額達港幣4億元。 去年底,計劃新增以現金退回方式為病人提供資助,患者經醫管局腫瘤科醫生評估及轉介,有需要時透過醫務社工進行經濟評估,便可申請參與此計劃。
香港防癌會「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顧問鄭志堅醫生支持這個藥物現金退回計劃。他說,傳統的癌症藥物資助計劃大多以類似「買一送一」、「買二送一」等形式推出,通過經濟審核的病人,往往需要先在醫管局藥房以全費購買一次或多次藥物,然後才能獲得一次免費贈藥。這個付全費、獲資助的買藥迴旋,在一個療程內會不斷循環出現;醫護人員需要花大量時間處理行政工作,核實並清楚地記錄病人每次所購藥物是否獲得資助。
鄭志堅醫生說,直至藥物現金退回計劃的出現,把藥物資助形式變成現金退回,大 大減低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合資格並參加了香港防癌會藥物現金退回計劃的病人, 在購買癌症藥物後,只需將醫管局藥房的收據交到香港防癌會,香港防癌會的職員便會為其計算可獲得的現金補助金額,除了紓緩醫護的行政工作,令醫生可以投入 更多時間照顧病人的病情和處理醫療上的需要,也讓病人獲得更直接的資助。
目前現金退回計劃獲3間藥廠參與,涉及3種藥物共適用於13項治療方案,分別在某些臨床狀況下,用以治療肺癌、肝癌、腎癌、泌尿道上皮細胞癌、黑色素瘤和頭 頸部鱗狀細胞癌,以及對乳癌有輔助治療作用,期望未來有更多藥廠參與支持。
香港防癌會總幹事陳廣慧稱,治療癌症的新藥推陳出新,但並非每個病人都有能力 負擔。在藥物現金退回計劃下的其中一種免疫治療藥物,整個療程歷時2年,在沒有任何資助下,藥費動輒超過130萬港元,普羅市民難以負擔;資助計劃則讓病人得到藥費超過4成、逾60萬港元的資助。現金退回計劃自去年底推出至今,已有超過 140 名癌症病人受惠,當中約九成受訪的受助人稱同意及非常同意計劃令他們減 輕經濟壓力、緩減精神負擔,另九成八病人認同此項慈善項目對受助人有幫助。
黃馮玉棠女士補充,在藥廠的資助下,癌症藥物現金退回計劃部分藥物毋須經濟審查,而計劃需經由公立醫院臨床腫瘤科、內科腫瘤科或血液腫瘤科醫生轉介,病人可向主診醫生查詢。
參與藥物現金退回計劃的肺癌病人何先生說:「每個月需支付數萬元免疫治療藥費, 實在難以負擔,透過計劃給予現金津貼可幫補藥費支出,延長打針次數。」
香港防癌會期望有更多藥廠了解此計劃的好處後,能積極參與,讓計劃能繼續延伸發展,惠及更多癌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