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6月26日)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罹患乳癌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都是重大挑戰,尤其對年幼子女的影響更甚。香港防癌會早前完成一項有關「香港乳癌患者家庭心理壓力與情緒健康研究」發現,分别約八成育有子女的乳癌病人表示,向孩子講解病情感壓力及困難,特別是年幼子女壓力更大,另有六成乳癌患者表示坊間針對癌症患者與年幼子女溝通配套有限。
有見及此,一直致力全方位支援癌症患者和家屬的香港防癌會聯同關注乳癌患者的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聯合推出兒童繪本《愛的冒險罐》香港版,支援乳癌患者透過故事與家中年幼兒童講解病情,並一起專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合作單位更成功邀請亞洲著名歌手及演員梁詠琪女士出任愛心大使及聲音導航,透過她的聲音與乳癌家庭在抗癌路上同行,適合三至八歲的兒童閱讀。
香港防癌會主席朱楊珀瑜女士,BBS表示,癌症不單對病人,對整個家庭都影響深遠,尤其是年幼的家庭成員,「很多家長誤以為小朋友不懂事,毋須向他們交代病情。其實,他們總會察覺媽媽身體及情緒上的變化,若沒有適當解釋,反而會令他們更為不安。」因此,她希望藉著今次與吉利德科學合作推出兒童繪本《愛的冒險罐》的香港版,鼓勵及協助家長與子女打開心扉,讓母親及子女都可以更明白對方的感受。
吉利德科學台灣、香港及新加坡總經理Ms Cathy Su說:「《愛的冒險罐》是吉利德科學對轉移性乳癌(MBC)患者承諾的一部分,繪本以溫柔的方式讓兒童了解即使經歷無可避免的變化,只要一家人共度時光,依然可以找到快樂與連繫。我們希望這本書能為面對轉移性乳癌的家庭帶來有意義的支持,讓他們在挑戰中仍能凝聚情感、坦誠溝通,一起發掘難能可貴的時刻。」
相關研究以網上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成功訪問了262名乳癌患者,當中約七成受訪者育有子女。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委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戴燕萍醫生指出,不少研究發現,母親患有乳腺癌,孩子會經歷一系列的情緒問題,包括感到無助、抑鬱、內疚和不公平等[1]。臨床上常見患者因為不知如何對孩子說明病情,反而選擇隱瞞,導致親子之間出現誤解、焦慮,甚至壓抑情緒。戴燕萍醫生表示:「我們發現,越是年幼的孩子,越能敏銳察覺到母親身上的改變,卻又無從理解,這樣的落差反而造成更多情緒困擾。適當地向小朋友講解母親的病情,預告日常生活上可能出現的改變,可以減輕子女的負面情緒。」
她鼓勵一眾病友,近年可供乳癌病患選擇的治療藥物愈來愈多,即使較常見於年輕女性、治療挑戰較大的晚期三陰性乳癌患者,近年也有創新治療可望有效延長整體存活期[2],讓病友不僅能多爭取時間與家人相伴,更有機會好好規劃自己接下來想完成的事。「這正是《愛的冒險罐》這本繪本的重要意義!」戴燕萍醫生補充,透過繪本的內容,能幫助病人與家人,特別是孩子,更坦然討論病情與目標,讓家庭能夠一起面對疾病。
亞洲著名歌手及演員、《愛的冒險罐》愛心大使及聲音導航梁詠琪女士表示,很高興可以為《愛的冒險罐》一書聲音導航,她說:「我第一次閱讀《愛的冒險罐》已被故事深深感動,尤其作為一個媽媽,難免想過自己若發生不幸的事,孩子會怎樣呢?但《愛的冒險罐》裡的患病媽媽,令我看到她如何鼓勵小朋友,無論身處任何處境,都記得尋找身邊的『魔法』,亦即是生活中的美好事情,時時刻刻保持正面樂觀。所以我很榮幸能為《愛的冒險罐》擔任聲音導航,希望可以幫助和鼓勵一眾香港乳癌患者的家庭。」
香港著名插畫家Messy Desk今次為《愛的冒險罐》的親子共讀指南繪畫了兩幅以香港為背景的插畫,讓香港的讀者有更大的共鳴。她表示:「希望透過我的插畫,可以鼓勵家長藉着與子女閱讀《愛的冒險罐》,引導他們表達心中的疑問及感受。」
育有2子1女的雅蕙於2023年確診三陰性乳癌,2024年12月初正式完成所有治療。回想確診之初,除了擔心要負擔昂貴的治療費用外,也擔心子女的照顧安排,尤其幼女當時才1歲多。幸得奶奶、丈夫及其他家人的支持下,她才可以積極面對子女。
由於治療對日常生活難免有影響,雅蕙也有主動與子女講解自己的情況。雅蕙告訴他們:「媽媽有病,都幾嚴重的病,之後會出入醫院比較多,會出現一些病徵如食唔到嘢嘔、甩頭髮等等,但我會打勝仗!」大仔當時已11歲,雖然比較懂事,但也難免會擔心,而女兒就因為年紀尚輕,初期見到媽媽出現嚴重脫髮,也曾擔心地哭起來。後來他們開始明白這是治療過程的副作用,見到媽媽光頭時,反而會笑著撫摸媽媽的光頭,藉此安慰媽媽。雅蕙表示:「坊間對育有年幼子女的乳癌病人的支援有限,現在有《愛的冒險罐》這類繪本可以輔助我們去跟小朋友溝通,實在是一件可喜之事。」
此外,雅蕙亦非常感謝香港防癌會的支援,她早前完成全乳切除手術後,由於術後傷口範疇較大,擔心小朋友會不小心會弄破傷口,幸得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安排住院,令她可以安心休養兩星期,加上護士細心照顧下,令她可以加快復元。
下載《愛的冒險罐》電子版及聲音導航網址:www.mBC.hk
關於香港防癌會
香港防癌會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非牟利抗癌機構。60多年來致力推動防癌、抗癌與治癌的工作,包括藥物資助、免費住院服務,以及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各項支援等,在抗癌路上與患者及照顧者攜手同行。詳情參閱www.hkacs.org.hk。
[1] Purc-Stephenson, R., & Lyseng, A. (2016). How are the kids holding u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psychosocial impact of maternal breast cancer on children.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 49, 45–56. https://doi.org/10.1016/j.ctrv.2016.07.005
[2] Bardia, A., Rugo, H. S., Tolaney, S. M., Loirat, D., Punie, K., Oliveira, M., Brufsky, A., Kalinsky, K., Cortés, J., Shaughnessy, J. O., Diéras, V., Carey, L. A., Gianni, L., Piccart-Gebhart, M., Loibl, S., Yoon, O. K., Pan, Y., Hofsess, S., Phan, S. C., & Hurvitz, S. A. (2024). Final 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Phase III ASCENT Clinical Trial in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d Association of Outcomes by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and 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 Expressio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42(15), 1738–1744. https://doi.org/10.1200/JCO.23.01409